2011年2月28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做客网易财经会客厅。作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永好将提出七个议案。对于“用工荒”现象,刘永好认为,这将给企业带来走节能减排之路的压力。对于价逾70亿元的新希望重组案,刘永好表示已得到资本市场认可。
网易财经:农业问题可能一直是您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看到近些年来出现了大批的农民工返乡,您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
刘永好:现在出现一定程度的“用工荒”,很多沿海的一些企业他们招工遇到一些困难,招工不足。招工不足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国家的就业形势比较好,农民工好多都有工作了,找得到工作了;第二,说明国家经济在进步,工厂开工率比较高,订单比较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什么,我们西部的,中部的这些地区经济在发展,由于西部很多农民工更愿意在家门口工作,像四川、成都最近招工的力度就特别大,有很多国际企业和本土的企业招相当多的员工,所以说很多的外出员工宁愿在自己家门口工作,这就是新的格局,也展示了国家中西部经济在持续的进步,我觉得这是好的。
网易财经:您觉得怎么样做可以真正地做到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和待遇?
刘永好:所谓的招工难,或者是用工荒,实际上从某种角度讲是好事。好在通过用工荒、招工难使农民有选择的余地,使得你的企业要招人的话必须提高待遇,农民工的收入得到提升。同时农民工更受尊重,更受保证。你不但工资要适当的提升,还要给更多的一些福利,给更多的重视,否则的话大家都不来了。这是好事情。
但是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讲也有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在于工资成本提高了,你的产品的价格能不能提高,你的市场占有率能不能提高?你的出口订单是不是能够跟着上调?我觉得这些都是压力。当然有些可以调,但是有些不一定能调,这就要求企业要消化这部分增长的成本。怎么样消化呢?只能从规模的扩大,只能从技术的更新,只能从品牌的提升,只能从营销的改进,只能从效率的提高。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提升效率,改进格局、改进生产的过程。实际上这也符合节能减排的规则。
总体讲,从长远讲,企业的发展必须走节能减排增效的这条路,必须劳务密集型的这些产业必须想办法减少这种劳动力的需求,通过更新设备,通过自动化,通过方方面面提升这个效率,这成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