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素来讲究“礼尚往来”。但这一回,却不再是“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的美好,而代之以“彼投我以轮胎,我刺之以鸡肉”的薄惩。上周五,奥巴马政府决定对中国输美轮胎加征进口关税后,本周一中国方面迅速做出反应,表示要通过对 进口自美国的汽车产品和鸡肉加征关税予以应对。
利益是人类关系永恒的主题。就如同家庭收支出现困难,夫妻口角必然增多一样,经济一低迷,贸易战必起。此诚颠扑不破之真理也。
然而,此次轮胎与鸡肉的对垒,也像恩爱多年的夫妻吵架一样,名为利益的争吵,实则造成的利益损失可能远远大过惩罚。 先说恩爱处。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潜在市场,两国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按照中方统计,2004年开始,美国就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商务部则把中国列为世界十大新兴市场之首。从贸易商品结构上看,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飞机、化工产品、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则多是纺织品、服装、鞋类、箱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附加值较低的产品。这种互补性的结构使中美两国的贸易往来具有很高的黏性,也就是说,尽管双方口角不断,但彻底走向陌路的可能性不大。
贸易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交换双方在各自的产品生产过程中都具有更大的优势,从而双方交换物品,彼此有利。比如一个保姆擅长洗衣服,一个医生擅长看牙,发生在两者之间的最大可能,是保姆去找医生看病,而医生把要洗的衣服交给保姆。长此以往,很多人的衣服,不单单是医生的衣服交给保姆去洗,保姆就有可能购置大型洗衣机,使得洗衣的效率更高;而更多人找医生看病,医生就有可能开一家私人诊所,乃至办成大型医院。各自的分工不同和不同的比较优势,使得交换的双方有利,双方各自的收入也更高。这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明的一个浅显明白的道理,这个道理也说明了贸易的来源。
但事情若反过来,则殊为不妙。收入下降还是小事。
先说医生洗衣服。大多数医生不擅长洗衣,没准儿洗出来的衣服又皱又脏,既不会熨烫,也不明白洗衣粉和消毒液的比例,所以洗花了。这还是自己的衣服,若是客户的衣服,生意就砸锅了。而保姆看病,难度更大。治不好人的病不是问题,若把小病治成大病,不开诊所不要紧,赔上性命可就惨了。
中美两国的贸易当然不只是保姆和医生的关系。但道理却相同。美国劳工的工资水平高,制造轮胎的价格就高。但美国的防疫和肉禽饲养技术比中国要好,所以通过肉禽饲养技术饲养的鸡肉可以向中国出口,价格却比中国的鸡肉低。现在,迫于就业压力的美国人要自己造轮胎,也就是医生要自己洗衣服了。呜呼哀哉,天知道美国人能够造出什么样的天价轮胎来。好在,这次报复的双方还有所保留,没敢选择双方最擅长的领域,比如中国的纺织,美国的飞机等。否则,中国人坐飞机,美国人穿衣服都将贵得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