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频道 政策法规频道 行业标准频道
品牌建设频道 企业综合频道 商务中心频道
数据中心频道 专题中心频道 互动中心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专题动物疫病类猪瘟专题预防治疗 → [文]俄罗斯非洲猪瘟疫情发展和防控经验

[文]俄罗斯非洲猪瘟疫情发展和防控经验


肉业网  http://www.chinameat.cn
2019/6/5 7:02:11  353点击

     非洲猪瘟(ASF)自2007年进入俄罗斯及其临近国家后,于2014年前后开始进入东欧国家(立陶宛、波兰)并在欧洲地区流行至今,尤其俄罗斯及其邻近国家逐步成为疫情的重灾区,疫情在俄罗斯的持续时间已超过10年。

 
  疫情发展和防控措施
 
  2007年~2008年:初入俄罗斯,疫情集中发生在撒丁岛和俄罗斯南部,期间累计新增疫情案例约46例。
 
  2009年~2010年:疫情从俄罗斯南部向西北部蔓延,期间累计新增疫情案例约132例。
 
  2011年~2012年:疫情进一步向俄罗斯的西北和中部城市扩散,期间累计新增疫情案例约120例。
 
  2013年~2014年:疫情扩散至东欧邻国,而俄罗斯国内在此期间累计新增疫情案例约149例。
 
  2015年以后:疫情继续恶化,从西部地区向西伯利亚等地区蔓延,部分具有较高疫病防控标准的规模养殖场开始受传染,2015年~2018年期间累计新增疫情案例约673例。
 
  疫情发生以后,欧盟以及当地政府均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控,具体措施包括开展对家养猪和野猪的ASF抽样检测、在疫区采用预防措施预防ASF病毒向家猪蔓延、提供资金支持与实行扑杀补贴、对生猪、猪肉产品执行严格的禁运等。
 
  疫情尚难得到有效控制季节性特征并不普遍
 
  根据OIE数据,对比俄罗斯与东欧国家的非洲猪瘟发病情况,发现:
 
  疫情持续扩散:自非洲猪瘟疫情进入俄罗斯已超过10年,且自2015年以后疫情新增案例数量增加明显,仍尚难得到有效控制。
 
  季节性特征:统计学意义上,根据2008年~2018年的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数据,俄罗斯在此期间每年的6月~8月为非洲猪瘟疫情案例的高发期、具有季节性规律,但乌克兰、波兰疫情的季节性规律尚不明显。
 
  生物安全条件与养殖密度是关键集团化企业市占率提升
 
  东欧国家大多以家庭农场、后院散养的养殖形式为主,而俄罗斯则以集约化规模场养殖和散养两种结构并存,生物安全水平相对高于东欧国家。另外,俄罗斯当地的养殖密度亦低于东欧的国家。因此,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尽管非洲猪瘟疫情继续存在,过去几年俄罗斯生猪出栏量均能维持增长,而乌克兰2017年的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18.5%。
 
  另一方面,在生物安全要求提高的背景下,俄罗斯的生猪产业向产业链一体化方向发展,行业整合加速,2005年~2018年,俄罗斯散养养殖的生猪出栏量占比从72%降至15%。同时,大型企业集团发展迅速,比如Cherkizovo集团和Rusagro集团。
 
  Cherkizovo集团:俄罗斯家禽和猪肉的重要生产商和加工商,总部位于莫斯科,旗下拥有多个现代养猪场、肉类加工厂、饲料厂。据公司公告,2017年集团猪肉产量达到21.2万吨(市占率超过5%),2010年~2017年集团猪肉产量的复合增速约13.4%,高于同期俄罗斯猪肉产量增速约8个百分点。
 
  Rusagro集团:集团目前在食用糖生产、生猪养殖、农作物种植和油脂生产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据公司公告,2017年集团猪肉产量达到20.7万吨(市占率约5%),2012年~2017年集团猪肉产量的复合增速约23.2%,高于同期俄罗斯猪肉产量增速约18个百分点。
 
  对比国内与俄罗斯、东欧国家的养殖密度、生物安全条件等情况,并考虑当前全国非洲猪瘟疫情态势,预计国内生猪产能将出现明显下滑,大周期反转开启时点临近。从中长期来看,规模化企业大多数在针对非洲猪瘟疫情升级硬件以及防疫程序,未来规模化企业的防控水平继续提升,而中小养殖户升级防控体系制约因素相对较多,此轮疫情促进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
 
 
 
编辑:中国肉业网.中国  
 相关信息
[文]2021猪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文]哈萨克斯坦为防非洲猪瘟暂禁从俄进口猪
[文]四川长宁县多举措推进非洲猪瘟等重大动
[文]防控非洲猪瘟,四川拿出快速诊断检测试
[文]重庆市酉阳县在查获的外省违规调运仔猪
声明:此文未经我网许可,不得转载!否则我网有权对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我网发布此文,只为给您做信息参考,请您慎重对待此文所发表的观点给您带来的任何影响和后果,我网对因此文给您造成的任何损失和影响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