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肉业网 http://www.chinameat.cn 2010/6/9 10:50:58 2172点击
|
摘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尸体剖检等可对猪丹毒进行综合诊断,并依据猪丹毒皮肤出现的特征及四肢、关节等特点,可与其他传染病相区别。 关键词:猪丹毒鉴别诊断防治 1 流行情况 最重要的带菌者是猪,35%~50%的健康猪在扁桃体和其他淋巴样组织中存在猪丹毒杆菌,可通过粪便或分泌物排菌。 本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7~9月份的夏、秋季节为多发季节;而在气温偏高并且四季气温变化不大的地区,发病无季节性。猪丹毒的病原体为红斑丹毒丝菌,习惯上又称之为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纤细小杆菌。在急性病例的组织触片或血涂片中,可见到单个、成对或成丛状菌体聚集。慢性病例分离的红斑丹毒丝菌,不分枝呈长丝状。不运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本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小时,在45℃折射光下用实体显微镜观察生长的菌落,有光滑型、粗糙型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之分。光滑型菌落的菌株毒力极强,来自于急性病猪的分离物;粗糙型菌落的菌株毒力很低,一般多见于久经培养或从慢性病猪和带菌猪的分离物。光滑型菌落表面光滑细致,菌落较小,边缘整齐,有微蓝色虹光;粗糙型菌落较大,表面粗糙,边缘不整,呈土黄色;中间型菌落呈金黄色,毒力介于光滑型和粗糙型之间。 2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3~7天。 急性型(败血型)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病,有时没见有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猪不愿行动,呕吐,体温升高42℃以上,存活的猪在5~7天内体温恢复正常。眼结膜充血,先便秘、后腹泻。发病1~2天后,在耳、颈、背、腿外侧皮肤出现红斑,指压褪色,指去后复原。病程1~3天死亡,致死率80%。 亚急性(疹块型)病猪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愿活动,体温升高,2~3日后在背、胸、颈和四肢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疹块颜色从开始呈淡红、紫红,最后变成黑紫色,形状为方形、菱形、圆形。疹块突起皮肤,界限明显。常取良性经过,经1~2星期恢复。 慢性型是急性型和亚急性型猪丹毒的转归之一。常出现心内膜炎、关节炎和皮肤坏死等病理变化;心内膜炎主要发生在二尖瓣,很少发生在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等部位。在心瓣膜向血流面有大量灰白色血栓增生物,牢固地附着于瓣膜上,使瓣膜变形,继而引起心肌肥大、心脏扩张等代偿性变化,患猪通常死于心力衰竭。部分软化的血栓脱落形成栓子,进人血循,容易阻塞脾、肾和心肌内的小动脉管而形成梗死。关节炎经常与心内膜炎同时出现,主要侵害四肢关节,以腕关节和跗关节为多见。皮肤坏死是亚急性猪丹毒的又一种转归,多发生在耳、背、肩、尾部,有时整个外耳、整根尾巴或整个背部大面积发生坏死,逐渐干燥变成干性坏疽,坚硬,色泽黑褐,随着发生分界性化脓,皮痂脱落,新生的皮肤由于缺乏色素而呈浅色。 3 剖检变化 急性型死亡病猪的皮肤呈弥漫性出血,尤其是口鼻部、耳、腹部和大腿内侧的皮肤更为明显;肺脏充血、水肿;淋巴结肿大并有出血点;在心房和心室的心肌上,特别是心外膜上有斑点状出血;胃底部、十二指肠及空肠黏膜肿胀并有出血点;脾脏充血,明显肿大;肾脏皮质部有斑点状出血,肿大。 慢性型患猪有关节炎,关节肿大,关节膜发生纤维组织性增厚,关节腔含有大量的浆液性血样液体。滑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增生,造成组织肿胀,颗粒出现,并形成尖状物,伸向关节腔。这种尖状物被夹在关节表面之间,产生剧烈疼痛。增生的组织也可穿过关节软骨的表面,形成软骨翳,破坏关节面,最后造成关节纤维化和僵硬,炎性关节周围的淋巴结通常肿大和水肿。赘生性心内膜炎见于左心二尖瓣,瓣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是由心瓣膜上增生性颗粒状生长物组成,并出现心功能不全。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验,即可确诊此病。 4 类症鉴别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尸体剖检等特征可对猪丹毒进行综合诊断。猪丹毒多侵害架子猪,多发生于夏秋季,疹块型猪丹毒皮肤出现典型疹块;慢性型猪丹毒的皮肤大块坏死、四肢强拘、关节肿胀、疼痛、跛行等特点,不难与其他传染病区别。 4.1 猪瘟 败血型猪丹毒须与猪瘟做鉴别诊断。急性猪瘟病猪的死亡常常在出现症状几天后,而败血型猪丹毒病猪死亡常在初期症状出现后数小时至二三天;猪瘟发展到发病高峰期比较慢,而丹毒较快;猪瘟常有腹泻,而丹毒则不常见;丹毒脾轻度肿大、紧张、蓝红色,而猪瘟一般脾不肿大而有楔形的出血性梗死;猪丹毒淋巴结充血肿胀呈紫红色,而猪瘟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状斑纹;丹毒肾常淤血肿大,俗称“大红肾”,而猪瘟不见肿大而呈密集小点出血。 4.2 猪肺疫 咽喉型咽喉部肿胀,呼吸困难,犬坐姿势,流涎。胸膜肺炎型咳嗽,流鼻液,犬坐姿势,呼吸困难,叩诊肋部有痛感,并引起咳嗽。剖检皮下有大量胶冻样淡黄色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肺有纤维素炎,切面呈大理石样,胸膜与肺粘连,气管、支气管发炎且有粘液。用琳巴结、血液涂片,镜检可见有革兰氏阴性、卵圆形呈两极浓染的短杆菌。与猪丹毒杆菌不同。 4.3 败血型猪链球菌病 从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粘液,腹下有紫红斑,后期少数耳尖、四肢下端、腹下皮肤出现紫红或出血性红斑。剖检,脾肿大1~3倍,呈暗红色或紫蓝色,偶见脾边缘黑红色出血性梗死灶。采心血、脾、肝病料或淋巴结脓汁涂片,可见到革兰氏阳性、多数散在或成双排列的短链圆形或椭圆形无芽胞球菌。可与猪丹毒杆菌区分。 4.4 猪流感呼吸急促,常有阵发性咳嗽,眼流分泌物,眼结膜肿胀,鼻液中常有血,皮肤不变色。与猪丹毒不同。 4.5 急性猪弓形虫病粪呈煤焦油样,呼吸浅快,耳郭、耳根、下肢、下腹、股内侧有紫红斑。剖检肺呈橙黄色或淡红色,间质增宽、水肿,支气管有泡沫;肾黄褐色,有针尖大小坏死灶,坏死灶周围有红色炎症带;胃有出血斑,片状或带状溃疡;肠壁肥厚、糜烂和溃疡。病料(肺、淋巴结、脑、肌肉)涂片或病料悬液注入小白鼠腹腔,发病后取病料涂片,可见到半月形的弓形虫。可与猪丹毒区别。 4.6 猪桑葚心病 精神沉郁、绝食、皮肤有丹毒样疹块等与猪丹毒疹块型相类似。与猪丹毒不同处:因应激因素发病,无传染、性,体温不高,丹毒样疹块仅发生在耳及会阴部,而不在背、胸、腹侧、四肢上部。剖检心肌有广泛出血,呈斑状或条纹状,外观形状和色彩如同紫红色的桑葚,无菜花样的增生物;脾不呈樱红色和肿大。 5 防治措施 5.1 治疗抗血清治疗:23千克以下的猪为5~10毫升,45千克以上的猪为20~40毫升。青霉索用于急性暴发的早期治疗,可在24~36小时内取得显著效果。单独使用青霉素或联合使用其他抗生素或抗血清,都有确实疗效。如:由150000单位普鲁卡因青霉素G和150000单位苄星青霉素G组成的长效青霉素,病猪1次肌内注射5000~10000单位/0.5千克体重,而整个猪群可用四坏素饮水治疗(132毫克/升),直到无病猪出现后5天。此外,用四环素(含氯四环素和土霉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治疗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5.2 按种疫苗 猪丹毒弱毒疫苗免疫程序为,2月龄接种1次,每隔6个月再接种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头1毫升。接种后7~9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5.3 加强管理和消毒工作 猪舍及用具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每星期1次。不从外地购进猪和猪肉,提倡自繁自养。加强对猪群观察,发现病猪,立即隔离治疗。病死猪深埋做无害化处理,污染的场地和用具彻底消毒,确定的疫区要封锁,粪便堆积发酵处理。 |
编辑:中国肉业网.中国编辑 |
|
声明:此文未经我网许可,不得转载!否则我网有权对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我网发布此文,只为给您做信息参考,请您慎重对待此文所发表的观点给您带来的任何影响和后果,我网对因此文给您造成的任何损失和影响不承担任何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