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频道 政策法规频道 行业标准频道
品牌建设频道 企业综合频道 商务中心频道
数据中心频道 专题中心频道 互动中心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协会文件 → 中国肉类协会:关于当前猪肉价格上涨的成因和对策

中国肉类协会:关于当前猪肉价格上涨的成因和对策

中国肉类协会


肉业网  http://www.chinameat.cn
2007/7/24 16:38:40  2107点击

    
 
 
关于当前猪肉价格上涨的成因和对策
中国肉类协会
今年5月以来,生猪及猪肉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快速、大幅上涨,致使肉类食品大盘发生剧烈震荡——此况史无前例,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最近,我会组织16家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和8个省肉类协会专题座谈讨论了猪及猪肉价格上涨的成因和对策问题,认为当前猪及猪肉价格猛涨是供求矛盾之反映,其基本原因是生猪生产下降。这种供不应求,是经济运行、产业结构、动物疫病等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影响当前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自1985年生猪经营放开以来,我国生猪养殖业始终处于“生猪卖难—价格下跌—宰杀母猪—生产减少—供应短缺—价格上涨—养殖增加—生猪卖难”的周期性循环之中。如果以1990年的猪肉吨价为1,则1990年至2006年历年的猪肉吨价指数为:1、0.91、1.09、0.97、1.54、1.74、1.77、1.88、1.74、1.58、1.47、1.49、1.42、1.66、1.55、1.57、1.62。从价格指数变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生猪价格的频繁波动使养殖户承担着很大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2006年的猪肉吨价指数(1.62)还没有达到1997年(1.88)的水平,连续八年的低价位运行,必然影响养猪积极性和生猪供应量,孕育了2007年的猪及猪肉价格猛涨。但是,这种潜在的质变过程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认真对待,最终引发了供求矛盾的突变。
造成2007年猪及猪肉价格在短期内快速大幅上涨的四大主因是:
——养猪比较效益低。由于2006年上半年生猪收购价格持续低迷,仔猪、活猪和猪肉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2.21%、22.27%和13.16%,5月跌入最低谷,猪粮比价仅为4.1:1(正常水平为5—5.5:1),养猪业处于全面亏损状态。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粮食、农业生产资料、水、电、煤、运等基础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加上环保、免疫、检疫等费用的增加,养猪成本明显上升。特别是今年以来,由于玉米的工业化大规模加工利用,饲料价格大幅上涨(今年5月玉米价格同比上涨21%),养一头猪不计算风险仅可赚50—100元,需要饲养4个多月时间,不如打两天工。由于缺乏支持保护政策、养猪比较效益明显低下,不少养殖户卖掉或杀掉母猪(有的地区宰杀母猪占当地屠宰量的30%),社会资本退出了对养殖业的投资,生猪饲养量显著减少,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尤为明显。去年安徽生猪年末存栏量同比下降26%,山东下降14%,广西下降13%,上海下降18%,北京下降16%,浙江、陕西、重庆均下降8%,江苏下降5%。一些过去的生猪产区已经变成了销区。例如,江苏省过去每年生猪调出量在1000万头以上,现在每年要调入1000多万头。北京、上海等主要销区自养量下降,调入量增加。
——规模养殖比重小。长期以来,我国生猪饲养以农户散养为主,约占饲养总量的90%左右;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规模化养殖发展缓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加快向城镇转移,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扬,现在一般农村劳动力每人每天可收入30—70元。最近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中国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以转移,青壮年劳动力的短缺现象正在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在向供不应求转变。在养猪比较效益明显低下的情况下,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加速转移和农户散养的急剧减少,而规模化养殖未能相应跟进,目前仅占生猪饲养量的20%左右,造成了生猪供给的结构性断裂。
——动物疫病风险大。重大动物疫病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畜牧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我国畜牧业疾病较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记录的人畜共患病达200种以上。据农业部估算,由于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国家投入不足,每年因疫病造成畜禽死亡的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2006年夏秋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正式名称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及猪无名高热病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疫情,一些农户和养殖场的生猪死亡率高达20—30%,严重的甚至达到50%,对许多中小规模养殖户造成毁灭性打击,致使无本金、无种猪、无法补栏。此病疫已由原发的南方各省快速蔓延到北方诸多地域。据农业部统计,2007年1—5月,全国已有22个省份先后发生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经过对不同地区的病毒进行精确分析,该病毒已经发生变异,毒力明显增强,生猪死亡率明显提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养殖风险的后顾之忧明显增大,诚然,仔猪价格很高,但直接影响到养猪户的信心和应时补栏,造成生猪饲养量的明显减少。
——消费需求拉动强。在我国的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猪肉占65%,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数据表明,自1990年以来的16年间,在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人均占有的猪肉数量已经从1990年的20公斤上升到2006年的39.6公斤,几乎翻了一番;在此期间,猪肉的市场成交量从1990年的619.4万吨上升到2006年的2501.5万吨,翻了三番多;猪肉的商品率从1990年的27.2%上升到48.1%。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物价指数(CPI)显示,2007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出现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农村涨幅超过城市。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其中,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9%,超过了城市的3.1%。二是食品涨幅超过非食品。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3%,非食品价格上涨1%。看起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国内猪肉等食品的需求拉动力明显增强了。
二、屠宰加工企业扶持生猪生产的难点
随着我国加入WTO,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近几年来,我国屠宰加工企业在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区域化、标准化、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双汇集团2004年以来在漯河市周边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四个种猪繁育基地,到今年1—5月,生产仔猪40122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2%;出栏种猪21625头,同比增长了386%;存栏种猪48300头,同比增长256%。但是,总体上看,屠宰加工企业在扶持和促进生猪生产方面的作用还十分有限,面临着许多困难:
——企业规模效益差。我国目前有屠宰企业2.5万多个,与80年代以前相比,增加了近15倍。其中有100家屠宰企业达到先进水平,仅占总数的0.4%;规模以上、具有较完善机械设备的约2000家,仅占8%,90%以上的企业属于半机械化和手工屠宰的小型企业。由于我国的养殖生产者与屠宰加工企业为各自独立的经济实体,并未形成像发达国家那样紧密的利益联盟,屠宰加工企业为了生存,只有通过抢原料、拼价格、无序竞争抢占市场份额,使大型企业现代化屠宰设备利用率和盈利水平不高。例如,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屠宰企业的生猪屠宰量普遍下降了1/3,大部分县下降了一半。目前,大型屠宰企业的生猪宰杀量下降了30—60%。一些大型屠宰加工企业每卖一头猪要亏损50元以上,加上生产费用等每天要亏损10万元;以猪肉为原料的肉制品加工企业由于货源紧张及价格上涨后滞因素制约生产,也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出现终端产品价格相应的提升状态,更没有经济实力扶持生猪生产。
——企业利润空间小。屠宰企业作为联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供应商,普遍面临着支持农民养猪增收和销售商压价促销的问题。我国屠宰加工企业的毛利是“双向挤压”的形成模式,而并非发达国家通行的“顺加”形成模式。自从国家取消大卖场的粮油促销后,大卖场和大超市为了吸引人气,又将促销品种锁定为猪肉和鸡蛋,以负毛利的价格销售畜禽产品,加上收取“进场费”等要求供货商额外负担的各种费用,增加了屠宰加工企业的经营成本,压缩了生产商、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并通过生猪收购价格影响到养殖者的生产积极性;当生产下降、供求矛盾突出引发价格大幅度上涨时,又因超出居民的支付能力而引起销量下降(目前,猪粮比价已上升到8:1以上,明显过高),最终造成“大涨大落”的恶性循环。
——企业公共负担重。由于我国现行的检疫检验管理制度和税收政策,目前生猪屠宰企业普遍存在着检验检疫负担过重和负税等问题。以我国最大的一家肉类加工集团企业为例,2006年企业共设置检疫检验岗位193个,人员318名,仅一年的检疫检验费用就达到5081万元!此外,还存在着重复收取检疫检验费的问题。在税收方面,国家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增值税是以进项税为基数直接乘抵扣税率,而生猪屠宰行业毛利增值低,销项税低于进项税,导致增值税进销项税倒挂,每头猪进项税倒挂最高时达10元。虽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屠宰企业直接收购农副产品给予13%的可抵扣税率,但屠宰企业一般通过中间个体商贩收购生猪(这种情况占总收购量的90%左右),而个体商贩不具备开具增值税发票条件,实际上造成应抵扣的13%增值税无法抵扣。在公共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屠宰加工企业很难有更多的经济能力用于扶持生猪生产。
三、对策建议
今年猪肉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上涨的情况表明,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对猪肉的市场需求强烈而旺盛,保证猪肉的稳定供应,仍然是平衡我国肉类市场的工作重点和首要任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努力调控猪肉市场,解决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民生问题,促进生猪生产,帮助农民增收。但由于我国生猪产业的现实基础和生猪生产生物周期的客观作用,当前猪及猪肉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和波动,下半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为此,应在政府的统一指导和部署下,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抓紧建立提高生猪及肉类产业抗风险能力的长效机制。我们建议:
(一)发挥龙头企业的反哺功能,建立生猪产业组织机制
发展生猪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关键。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化的生猪养殖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必须强化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减免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增值税;生猪检疫检验费用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加快淘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小型屠宰加工企业;以及信贷支持、技改支持、出口扶持、设立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基金、取消异地验证收费。
(二)发挥城乡消费的带动功能,建立生猪产业引导机制
发展生猪产业化经营,需要城乡消费的带动和支撑。没有科学合理的消费需求和不断增长的支付能力,就没有标准化的生猪生产和产品的优质优价。为此,必须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稳步提升生猪产品的价格,支持和引导农民提高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科技水平,增加养猪收益。
(三)发挥各级政府的调控功能,建立生猪产业保障机制
发展生猪产业化经营,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没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生猪产业的发展就会大起大落,长期在低质低效的水平徘徊。为此,要把实践证明有效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度化、长期稳定地坚持下去。其中包括:通过建立种猪、母猪重大病害、灾害等保险制度,建立种猪、母猪饲养补贴制度,增大生猪疫病防控投入,提供信贷支持,实行无偿的强制性国家防疫免疫等措施推进规模化养殖;建立完善中央、地方两级猪肉储备制度,适当增加储备规模,科学安排储备品种,合理调整储备结构和布局;加强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加强检疫检验,规范生猪市场流通秩序;组织协调产销区衔接;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加强市场和价格监测,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建立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 采取适当补贴措施,妥善安排好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等。
(四)发挥行业协会的中介功能,建立生猪产业服务机制
发展生猪产业化经营,需要行业协会的中介服务。没有中介组织在参与行业管理、反映行业诉求、提供行业服务、组织行业交流、协调行业关系、维护会员权益等方面的工作,就难以推进生猪产业的现代化建设。为此,必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当前,政府要支持协会帮助出口企业与国外客户协调价格,争取减少亏损;帮助企业扩大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支持协会加强行业信息指导,建立生猪市场预警机制。
(五)发挥期货市场的指导功能,建立生猪产业风险机制
发展生猪产业化经营,需要利用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指导农民确定合理的生猪饲养量。没有远期的期货价格指导,生猪养殖业就很难避免生猪价格的频繁波动,最终陷入恶性循环。为此,必须适时建立生猪期货市场,稳定生猪价格,分散农民的市场风险,彻底解决农民养殖稳定增收的问题。
 
 
                                   二OO七年七月九日
 
作者:中国肉类协会  编辑:网站编辑  
 相关信息
[文]关于开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三批预
[文]关于开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三批预
[文]关于印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样式
[文]关于印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样式
[文]关于印发《官方兽医依法履职规范》的通
声明:此文未经我网许可,不得转载!否则我网有权对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我网发布此文,只为给您做信息参考,请您慎重对待此文所发表的观点给您带来的任何影响和后果,我网对因此文给您造成的任何损失和影响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