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从一发现,就被不少人视为10年前的S A R S疫情的翻版。国外也不乏持此论者,典型的就是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梳理的从黄浦江死猪到H 7N 9现身过程,并认为这是一个持续发酵继而形成的复杂的公共卫生事件。
但H 7N 9究竟是怎么发现的?卫生部门有否涉嫌瞒报?疫情是否比想象的严重?它究竟来源与哪里?有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一系列的问题,目前并无确切的答案。
南都记者梳理中国的禽流感监测和预防体系、回顾H 7病毒的发生发展史发现,H 7N 9的发现和宣布,并不像很多人怀疑的“缓报”、“瞒报”,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卫生部门“立了一大功”。而H 7亚型禽流感病毒对人的影响和防范方面,目前确实还没有系统的、可应用的成果。
“传人不传禽”致发现流程异常
和H 5N 1等能感染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 PA I)不一样,H 7N 9的出现毫无预兆,在国家林业局下辖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以下简称“森防”)和农业部下辖的“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监测系统”(以下简称“动监”)中均未提前发现此类病毒。
上海报告首例病例后,研究人员对该病毒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H7N 9对禽鸟类几乎毫无影响。香港大学流感病毒专家裴伟士(M alikPeiris)表示,H 7N 9与H 5N 1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不会感染禽类,“这使得它有可能在禽类中形成一个稳定的病毒库而不被察觉”。而H5N 1袭来的时候,首先“遭殃”的一定是家禽或者鸟类。
而正是因为H 7N 9的这种隐蔽性,使得病毒的发现与其他禽流感病毒不一样,即先感染人过后,才在家禽中发现,而不是循着野生动物-家禽-人类的传统传播和发现途径。本来处于前端的森防部门,迄今仍未发现H 7N 9的踪迹,而动监部门则在H 7N 9现身后,在禽类交易市场等场所发现其踪迹。
H 7N 9的发现,也得益于中国自2004年建立启动的不明原因肺炎(PUO)早期预警监测网络系统,该系统是SA RS过后建立的一套监测系统,并于2007年完善。
据中国疾控中心统计,自2004年4月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以来,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电话和传真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共864例,其中确诊人禽流感病例35例,排除不明原因肺炎诊断为其他疾病的793例。
此次上海的病例,也正是通过该系统上报和发现的。在排除新型H 1N 1、H 3N 2、H 5N 1等常见人感染动物源流感后,最终确认是新型的H 7N 9禽流感病毒。
假使上海本次漏报不明原因的重症肺炎病例,H 7N 9会否被发现还是未知数。而即便发现了,该病毒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研究也较其他禽流感病毒难,原因就在于其目前仅影响人,在禽类和猪等哺乳动物中,迄今均未发现严重的感染病例。
唯一庆幸的是,这次我们把此前从未在禽类中发现的新禽流感病毒找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卫生监控部门是立了一功,而不是被广为质疑的“瞒报”。
H 7N9“身世”:基因重配,来源待定
H 7N9自身的“秘密”从其被发现的那天就基本上明确了。
本月初,在中国向WHO上报新发H7N9人禽流感病例,并向“禽流感共享数据”(G ISA ID)上传初步的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后,H 7N 9的“身世”就基本明确了。
当地时间4月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就分别发表相关科学新闻,报道中国出现H 7N 9人禽流感疫情,并都确认该病毒“对人敏感,而对禽类几乎无影响”,也都谨慎的表示“目前还没有找到人传人的证据”。
根据G ISA ID上中国科学家上传的数据,与此前的其他禽流感病毒基因库数据相比较,国际流感研究人员判定“H 7N 9禽流感病毒有八个基因片段,源自3种此前只在鸟/禽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其中神经氨酸酶(N )蛋白可能源自2010年在江苏洪泽发现过的H 11N 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 )蛋白则可能源于一个欧亚群H 7禽流感病毒,而病毒内部的6个基因则与最近在中国和韩国发现的H 9N 2类似。”
而近日,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更是进一步确认,H 7片段源于浙江鸭群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而浙江鸭群中的病毒往上追溯,与韩国野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N 9片段与韩国野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其余6个基因片段源于H 9N 2禽流感病毒。
进一步的病毒基因组比对和亲缘分析显示,H 9N 2禽流感病毒来源于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鸡群。据此,科学家认为此病毒的形成可能是“韩国野鸟在自然迁徙过程中,和长三角地区的鸭群、鸡群自身带有的两种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重配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欧亚群的H7病毒、H 9N2病毒此前都有过感染人的历史,其中H9N2感染人的病例全部发生在中国广东地区。
H7亚型禽流感,从温和到激烈
在H7N9出现之前,H 7亚型的禽流感病毒虽然早有发现,也多有报道感染人的病例,但情况都不严重。反而是H 5亚型的,特别是H 5N 1的全球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疫情。
另一个被重点关注的人流感是2009年在墨西哥发现并向全球扩散的“新型猪源流感病毒H 1N 1亚型”,即我们常说的新甲型H 1N 1病毒,在H 7N 9暴发期间,此病毒仍在中国造成了病死病例。
H 7N 9并没有新H 1N 1那么复杂的人、猪、禽四重基因重配,它仅仅是在禽类中发生的三重基因重配,但其杀伤力并不弱于H 1N 1。
H 7N 9疫情出现后,长期从事流感监控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也紧急启动了对于H 7亚型禽流感的研究,并在《病毒学报》紧急出版了《H 7亚型禽流感病毒概述》。
梳理历史病例发现,H 7亚型的作恶史源远流长。上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就发现H 7N 7能直接传染人。在此之前,H7N 7被称作鸡瘟病毒(FPV),1955年才被称作“高致病性H7N 7亚型禽流感病毒”。
但2013年之前的H 7亚型禽流感病毒都是相对比较温和的。其中H 7N 7的感染人的方式,多是出现“病毒性结膜炎”,前述《病毒学报》的文章也提醒应注意H 7亚型的这种感染人的方式,防止通过眼部感染传染到人。
H 7亚型的另一个特点是多变。除了经常出现的H 7N 7,还先后出现过H 7N 2、H7N 3等类型,都发生过感染人的案例。而最近一次H7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案例发生在2012年,据W HO统计,两名在农场饲养禽类的墨西哥农民先后感染了高致病性H7N 3禽流感病毒。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成长”,H 7亚型禽流感病毒中最“强大”的H 7N 9于今年在中国华东地区诞生,由于其结合了此前有过感染人H 7亚型、H 9N 2等病毒的基因,一开始就来势汹汹。
而2010年,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就提醒过:“禽流感的复杂性表现在病毒的变异性、生态的多样性、宿主的广泛性、传播的不可控性,人类与禽流感的斗争必定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
从1997年发现H 5N 1到2013年发现H 7N 9,往后还会出现什么,谁都不知道。
已知“传人”禽流感
●上世纪50年代就已发现H 7N 7亚型毒株能直接感染人。
●1981年,美国实验室进修人员被H 7N 7毒株感染引起结膜炎。
●1995年,英国发生H 7N 7感染人并引起结膜炎。
●1997年,中国香港特区发生18例H 5N 1患者,其中死亡6例。
●1998年,中国广东发生5例H 9N 2患者。
●1999年,中国香港出现H 9N 2患者2例。
●1999年,中国广东出现H 9N 2患者1例。
●2002年,美国出现H 7N 2感染1例。
●2003年,中国香港出现H 5N 1两例,其中死亡1例。
●2003年,美国出现H 7N 2感染1例。
●2003年,荷兰出现H 7N 7感染85例,其中死亡1例。
●2004年,加拿大出现H 7N 3感染2例。
●2003年底至今,H 5N 1向全球扩散,H 5N 1全球流行,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发生42例,死亡率超过50%
●2007年,英国出现H 7N 3感染。
●2012年,墨西哥有两人感染高致病性H 7N 3禽流感病毒,两人都是直接与家禽接触的农民。
●2013年,中国华东地区出现人感染H7N9病例,迄今感染者数量仍在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