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 今年8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7月份下降0.1%、食品价格下降0.4%的背景下,鲜蛋价格上涨了3.7%。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国禽蛋业会不会出现类似2007年猪肉那样的问题? 一、我国禽蛋业概况 (一)蛋禽的生物特性 蛋禽养殖是一种节粮型产业,其综合蛋料比约在1:1.9-2,生产周期相对也较短,孵化期仅21天,出壳后成熟完成的再繁能力(产蛋)需要经历120天,产蛋期由低-高-低的谷峰期约72周(504天)。由于蛋禽的正常体温一般在40-41℃,习性怕热,在一般养殖条件下因自然环境温度变化大,便会出现产蛋的停歇,每只蛋禽年产蛋约在200-240枚(折12.5-15公斤),现代化养殖场具有环控技术装备,年产蛋可达到320枚(折20公斤)。 (二)蛋禽的生产规模 2007年末,我国家禽存栏量为50.2亿只,比2006年同比增加1.8亿只,与2005年同比减3.1亿只;其中,蛋禽存栏量约占家禽存栏总量的40%左右,约为22亿只。随着商品市场进程加快,蛋禽在品种引进和改良上不断提高,养殖技术不断提升,特别是对其生产链重视和保护,做好原种-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衔接,据农业部资料反映,我国目前保有祖代鸡存栏38万套,按计算可生产商品蛋鸡为22.8亿只,其保有成活的商品蛋鸡达18.78亿只。 (三)禽蛋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和平均单产 2007年禽蛋产量为2529万吨,比2006年的2424万吨增加了105万吨。我国禽蛋人均占有19.1公斤。我国禽蛋业中,鸡蛋量为主,占85%,鸭、鹅等禽蛋量占15%。我国禽蛋产量从1990年的656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2529万吨,净增长1873万吨。1990年以来我国禽蛋年产量和年增长速度及鸡、鸭、鹅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我国蛋禽(含鸡、鸭、鹅等)年平均单产为13.26公斤,仅比世界平均水平(11.19公斤)略高,排在世界禽蛋生产国的第69位,比丹麦、约旦、瑞典、荷兰、比利时、日本、法国、西班牙、英国分别低14.65、10.67、8.96、8.07、6.4、4.97、3.13、2.77、2.74公斤。我国的蛋鸡也是如此,平均单产为11.25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10.48公斤只高0.77公斤,仅排世界鸡蛋生产国的第64位。其单产比上述国家分别低12.87、11.19、8.58、7.19、7.24、5.12、5.37公斤。 (四)禽蛋的产业格局 虽然各地均有养蛋禽的习惯,蛋品消费也没有民族介蒂,但是由于环境、气候、水域等条件的不同,在鸡、鸭、鹅的饲养分布上存在着差异,俗称“水地鸭子旱地鹅”——鸭子多在南方,而鹅多在北方。就蛋鸡而言,全国也不平衡,基本上是北产南销。据资料反映,2007年河北、山东、河南、辽宁、江苏、四川、湖北、安徽、黑龙江、吉林、湖南等11个省产量达到2090.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82.7%,销售区域几乎覆盖全国,形成南北大运销,东西大贩运的全国鲜蛋销售市场。(参见表一)。 表一:2007年禽蛋产量分省统计表 单位:吨 全国总计 25289827 序号 省份 数量 序号 省份 数量 序号 省份 数量 1 河 北 3964487 12 山 西 473002 21 天 津 193552 2 山 东 3599046 13 陕 西 432925 22 云 南 179513 3 河 南 3367248 14 内蒙古 430232 23 广 西 168243 4 辽 宁 2041495 15 福 建 396921 24 北 京 155568 5 江 苏 1660886 16 浙 江 378742 25 甘 肃 123644 6 四 川 1452185 17 江 西 363697 26 贵 州 103459 7 湖 北 1102899 18 重 庆 323499 27 宁 夏 56539 8 安 徽 1085766 19 广 东 298028 28 上 海 55360 9 黑龙江 913921 20 新 疆 213101 29 海 南 21677 10 吉 林 862604 前廿位合计 24216844 30 青 海 12580 11 湖 南 856160 占全国百分比 96% 31 西 藏 2848 前11位合计 20906697 占全国百分比 82.7%
(五)禽蛋的市场特点 我国禽蛋消费市场比较单一,市场销售一直以传统的带壳鲜蛋为主。虽然在鸭、鹅蛋再制品制作上具有传统的风味工艺,有红心咸鸭蛋、无铅松花蛋、风味糟蛋等知名品牌,年产量曾达到10亿枚,但目前由于继承、发扬、挖掘、发展得很不够,加之规模化的企业不能主导市场,而假冒伪劣品泛滥(如伪品红心蛋),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影响到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扩张,如今已下降到8亿枚左右。另外,由于我国蛋品深加工企业未能适应焙烤糕点、餐饮饮品、粮食制品、儿童食品等行业快速成长的要求,在工业液蛋、蛋粉、冰全蛋、冰蛋黄、冰蛋白等方面的生产还出现了严重萎缩,其产量由3万吨降到1万吨。这里既有对深加工蛋品所具有的质量保障性、运输轻便性、保藏安全性、使用方便性等认识、宣传和支持不足等诸多原因,也有企业投资上不去的问题。 我国蛋品的出口虽然在地域上有所扩大,已由港澳扩展到日本、韩国及中东一带,但是总供给量仍有下降。2007年我国禽蛋出口总量(折鲜蛋)89,000吨,比上年下降1%,出口量仅占禽蛋总产量的0.4%。出口的主要瓶颈,一是蛋的规格化程度低(包括色度、大小分类、清洗、烘干、消毒、涂膜技术采用);二是包装水平低;三是禽疫病影响到不间断的均衡供应;四是品种单一,竞争力差,不能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2007年带壳鲜蛋出口100,612万枚(折62,883吨),同比增长6.86%;再制蛋18,380万枚(折13,128吨),比上年下降26.8%;蛋制品5,599吨(折鲜蛋13,000吨)比上年下降16.1%。原来港澳市场禽蛋几乎全部由内地供应,而如今只能达到70%左右。 二、我国禽蛋业的突出问题 (一)生产集中度低 虽然近年来我国禽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生产主体仍以小农户为主,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及小规模养殖户占到全部饲养量的85%以上;像大连韩伟集团(年在栏蛋鸡300万只,产蛋58,000吨)、北京德清源公司(在栏蛋鸡200万只,产蛋30,000吨)那样的大规模、专业性企业还为数很少。广大农村中的小养殖户多以自食为主,利用庭院和剩余粮草等物质进行自由式的喂养,不计饲料、劳动力、税费等成本,处于粗放养殖,盲目生产的状态。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往往凭感觉决定养殖规模——在禽蛋价格较高、养殖利润较丰时会抢购雏鸡,积极补栏;禽蛋价格低、养殖亏损时便会停止补栏——由此导致蛋禽养殖数量和禽蛋产量“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剧烈变化,进而造成禽蛋价格的往复式波动。近些年来,蛋禽的赢亏周期已经由过去两年一个周期缩短为一年甚至半年一个周期。 由于小型蛋禽养殖企业对雏禽(孵化)普遍采取外购运作方式,难免在良种培育、运输、防疫等诸多生产链环节发生封闭循环的缺陷;禽蛋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有能力实施预包装(分级、清洗、烘干、消毒),并设立专卖或超市销售,而广大农村居民养殖户和小型养殖企业的蛋品进市,一是靠提篮小卖,二是靠蛋商贩运,既经不起市场风浪,又必然形成土地、饲料等资源的浪费,也碍于禽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疫病问题突出 我国对家禽疾病的防治虽取得了很大成效和进步,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疫病问题仍很突出。一是家禽传染病种类增多,防治难度加大。家禽及其产品贸易的全球化促进了我国养禽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养殖密度的加大,在禽病的发生和流行过程中,一些病原体发生抗原漂移、抗原变异,导致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非典型化, 很多旧病未除,又添新疾, 家禽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增多且普遍存在;隐性感染、持续性感染增多,有些传染病的宿主谱增多;家禽传染病混合感染、继发感染普遍;另外,在实际生产中常见很多病例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对同一禽体协同致病,引起的并发症和继发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了难度; 目前很多家禽传染病都有免疫失败的报道,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对我国养禽业构成威胁和造成危害的疾病已达80多种,其中家禽传染病占禽病总数的75%以上。二是家禽因病死亡率高。随着集约化养禽场的增多,家禽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加重,我国每年因各类禽病导致家禽的死亡率高达15~20%以上,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有的病原体尤其是“禽流感”、“鸡瘟”、“新城疫”等对禽业生产是致命的,甚至威胁到人类健康。 (三)成本持续上升 蛋鸡养殖成本项目包括:饲料成本费、雏鸡成本费、劳务工资费、疾病防治费、燃料、水电费、固定资产设备、房屋折旧费、销售费等,其中任何一项变化,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鸡蛋的成本费变化。在生产成本费构成中,主要的是饲料费支出,占总支出的70%以上,是决定禽蛋价格的主要成本。禽蛋作为一种禽产品,实质上是饲料的过腹转化物,对养殖户的影响最大。饲料中,玉米和豆粕是能量和蛋白质营养的主要构成原料,分别占全价料(蛋禽料)的60%~65%和20%~25%。今年上半年饲料原料价格持续节节攀升,其中玉米平均价格0.81元/斤(参见表二:08年上半年玉米价格走势图),同比增加8%;豆粕平均价格3951元/吨(参见表三:08年上半年豆粕价格走势图),同比增加62%。如果按全价料平均2000元/吨,只鸡日耗料125克计算,只鸡日饲料成本0.263元(全年需饲料费96元,按产蛋量240个计,每只蛋要承担饲料费用0.4元;按产蛋量320个计,每只蛋要承担饲料费0.3元),上半年鲜蛋平均单价为2.60元/斤时(折合每只蛋0.325元)。在这样的条件下,产蛋率必须达到90%以上(按天数计算之)才能保本。 玉米价格和豆粕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饲料成本的变化,进而影响鸡蛋价格的波动。 另外,在南北大运销,东西大贩运的市场格局下,由于流通距离较远,使附加值本就很低的禽蛋产品大大增加了销售的成本,流通领域里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很容易影响到蛋品的生产和销售。
表二: 表三: (四)禽蛋价格降至历史最低点 根据历年资料,禽蛋平均价格从1995年的7199元/吨,逐年下降到2007年为4822元/吨(见表四)。 表四 年 份 1995 1998 2001 2004 2005 2006 2007 价格(元/吨) 7199 6709 5544 5405 5442 5453 4822 由此表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禽蛋价格的低谷和短期因素、季节因素无关,是产业长期问题造成的结果。在我国CPI、生产成本总体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禽蛋价格出现反向走低的趋势,是和禽蛋的实际生产成本不相符合的。 (五)全行业进入亏损状况 据调查,按2007年底饲料为2.25元/公斤、鸡蛋出厂价格4822元/吨核算,每只蛋鸡育成期平均为145天,成本为27.91元,其中,鸡苗2.86元,生产成本5.5元,饲料成本19.55元;产蛋期每只蛋鸡饲养305天,总成本90.46元,其中,生产成本6.2元,饲料成本84.46元,育成期和产蛋期两项合计总成本为118.37元。 蛋禽产蛋全期为305天,平均产蛋率为87%、平均蛋重为60克/枚,全期产蛋为15.92公斤/只,按4822元/吨计算蛋品收入为76.76元;淘汰鸡收入17.55元,蛋品收入和淘汰鸡两项合计总收入为94.31元。由此看出每养一只蛋鸡,养殖户将亏损24.06元。 作为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菜篮子食品,在国际国内CPI整体持续走高的大背景下,养殖及经营的社会成本不断增加,疫病风险也日益加大,禽蛋价格却持续下降,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农民工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保障,若禽蛋业亏损或低效益的局面得不到扭转,势必造成禽蛋行业的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向其他产业的转移,进而影响我国禽蛋业的稳定发展和禽蛋的市场供应安全及产品质量安全。
三、政策建议 我国的禽蛋生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提高禽蛋综合生产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改善禽蛋生产的社会大环境,提高育种技术,加强生物安全,发展规模化养殖,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加快品牌化建设,扩大深加工项目,改善流通方式等。只有整个产业链都实现良性运转,才能提高禽蛋业整体水平。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禽蛋行业信息预测预警机制 近年来我国禽蛋市场价格总体是下行的,同时又经常出现波动。九十年代初,蛋与猪肉价格一般是斤肉斤蛋,即蛋肉价格相持,如1991年猪肉价为6336元/吨,蛋价为6999元/吨;而到2007年,猪肉价15944元/吨,蛋价仅为4822元/吨,差价达2.3倍,蛋价跌入到历史的最低点。我们以为,长此下去,必然要制约禽蛋生产的发展,并将直接影响市场的安全和平稳。对此,国家应建立完善的禽蛋业信息预测预警机制,定期、及时、准确地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向企业和广大养殖户发布种蛋禽存栏量、饲养量、饲料供应和产品市场供求状况等信息,分析产品的价格变化,及后市的行情预测,以利于积极发展生产,避免农户盲目养殖,造成价格波动和企业亏损。 (二)重点扶持大中型企业发展,改变市场主体结构 目前,我国禽蛋行业还没有在全局上达到真正能稳定蛋品市场的主导型企业,现有资本化高的大型规模企业数量不多,也还一直面临诸如融资困难、获取补助扶植的政策少、税费负担较重、无法与个体养殖户平等竞争等制约因素,需要社会各方给予大力支持。 1、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禽蛋业固定资产不多,生产经营不稳定,产业链条长,资金流动慢,无法很好地利用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既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又难以找到相应的担保单位,严重制约了融资工作的开展。一些地域在信贷支持方面有一些优惠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活禽等都不能作为银行抵押物,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很有限。 建议各地政府一是要多方筹资建立养殖业发展基金,对规模发展绿色环保安全和三优(优种、优技、优饲)高效等重点项目,对本地经济起龙头带动作用,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二是要对畜禽企业或个人的正常融资提供相应的财政担保。三是促进企业或个人在融资信用上的相互联合,共同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提供连带责任的信用担保。四是要积极鼓励各保险公司开展对畜禽行业的信用保险业务。 2、国家对重点企业实行必要的补贴和奖励政策 一是良种补贴,畜禽良种补贴问题在《畜牧法》中有明确规定。目前,国家已加大了对畜禽良种的补贴力度,奶牛、生猪补贴措施都已出台,家禽补贴也应及早提到日程,尽快落实到位。 二是疫情补贴,由于全球化的加强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有些疫情带来的损失难以避免,对此国家要有相应的长效补贴措施,如禽流感疫情的补贴。但是,疫情补贴实施程序太复杂,有的地区两三年前的禽流感补贴款现在还没到位,而且补助金额也不尽合理。 3、减免企业相关税费 (1)企业所得税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从事农、林、牧、渔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但是,从以往的经验和现实情况来看:只有单纯从事养殖的家禽企业可以免税,对于养殖、加工一体化的企业或加工企业则要征收所得税,只有一种情况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那就是国家级龙头企业,但国家级龙头企业毕竟很少。家禽企业盈利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纳税对他们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负担。另外,企业和农户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农户养殖家禽是不征税的。禽流感期间出台过措施减免所得税一年半,但是这一措施并没有延续下去。现今农村居民种粮不交税,还有补贴,养殖也应视同,以扶持鼓励养殖业的发展。 (2)检疫费 家禽业产业链长,不仅涉及到种禽、蛋禽饲养,而且还涉及到禽蛋、禽肉产品加工等,因为专业分工不同,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别。在家禽饲养过程中,有些企业只养商品代,须从种禽场购买雏禽,这就要关系到雏禽的运输问题。在雏禽运输过程中,各地都要求三证齐全,即免疫证明、运输消毒证明、检疫合格证明,根据国家规定,目前我国每只雏禽检疫费为0.05~0.1元。检疫费是个老问题,各地政策不一致,有的地方如北京、天津已经开始取消了,但是大部分地区还都在征收,而且各地的标准也不统一,对于规模经营的企业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现在过路过桥费,对粮食蔬菜都以绿色通关而免之,鸡苗、活禽运输却未予免收,建议国家免收或减收家禽检疫费,以减轻企业的负担。 4、建立完善的家禽业保险体系 家禽业是一个脆弱的行业,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很弱,加之一些不确定的外在因素随时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建立健全家禽业保险体系,对于家禽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涉农的保险公司和险种不多,农业保险的典型经营模式有: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江苏省的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办共保模式,浙江省的共保经营与互助合作模式,四川省的商业保险公司代办模式,新疆自治区的保险公司自办模式等。到目前为止家禽企业参加投保的为数不多,推行家禽业保险尽管存在各种困难,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并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努力,经过多年的酝酿,现在一些企业开始进行家禽保险试点,吉林德大公司已经在搞,目前来看效果还可以,诸城外贸集团正准备搞试点。 据了解,农业保险在北美是非常有利可图的,美国农业保险之所以利润丰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我国的农业保险在许多保险界看来却是“烫手山芋”,无论谁来经营都是亏损,也还没听说哪家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是赢家,因此,需要国家给予大力支持。 目前,国家推行的能繁母猪保险制度,对于家禽业保险的实施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借鉴作用。推行家禽业保险这一问题,有关专家、企业家和业内人已经多次提出,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做这方面的工作,对此大多数企业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的保险公司也在研究和制定专门针对家禽业的具体保险条款,但是,全面推进家禽业保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只有国家重视、政策倾斜、财政支持、企业努力推进、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家禽业保险才会得到大面积推广, (四)加快禽蛋业品牌化建设 对我国家禽业不但要扶持大企业集团的发展,使之快速形成资本化,更要加快禽蛋业品牌化建设。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食品质量安全凸现的今天,品牌战略昭示了企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是企业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结合的体现,对推动地方经济和引导规范市场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了品牌,有了强劲的资本实力,才能有话语权,才有可能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五)加强禽蛋业的宏观调控 1、建立禽蛋产品代储制度 可以尝试推行禽蛋代储制度,因为一旦出现“禽流感”疫情等突发事件之后,阻隔事态必然形成,禽产品会大量滞销,企业和个体养殖户面临的不只是一个市场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企业正常运转需要大量资金,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差,一旦缺乏资金来源,他们就要面临破产和被淘汰出局的命运。鉴于我国家禽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尝试建立禽蛋代储制度,既可以效仿猪肉储备的做法实行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储备制度,也可以学习国外先进做法实行代储制度。在遇到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时,国家适价收购企业的产品作为代储备,在供应紧张时投放市场。 2、适时建立禽蛋期货市场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运行情况表明,期货市场可以很好地发挥转移贸易风险和价格“指示器”的作用,已成为生产经营者规避风险的工具。目前国际上生猪、活牛等畜产品期货交易活跃,积累了大量经验,作为风险规避工具,建议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考虑开展家禽期货合约,建立家禽期货市场,来稳定家禽产品生产与消费,减缓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使企业能有效规避风险,促进家禽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六)大力培育国内消费市场,提升蛋品消费 我国肉类及蛋品年消费总量约9400万吨,其蛋品比重接近27%,人均消费蛋品量19.1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的人均禽蛋消费量达到52公斤,占肉类蛋品消费量的62%;巴西为35公斤,占肉类蛋品消费量的50%。我国禽蛋生产和消费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为此,应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禽蛋产品的营养价值,普及有关家禽养殖和产品消费的科学知识,鼓励多消费禽蛋产品,打造健康的消费市场。 (七)加强国际贸易,扩大产业发展空间 禽蛋产品国际贸易是衡量一个国家家禽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几年由于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禽蛋出口状况并不乐观,欧盟市场迟迟不能打开,仅有的少量市场份额也只限于中东地区和日本、韩国等国家,这与我们禽蛋生产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只有从自身找原因,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新的突破。此外,我国禽蛋产量虽然稳居世界第一,但是却基本没有参与国际竞争,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通过提高蛋品深加工、创蛋品名牌等措施进军国际市场,有效推动蛋禽业平稳健康发展。 我国整个禽蛋业还处于低级阶段,综合生产水平急需提高,信息预警机制不健全,缺少具有影响市场的大型企业团队,品牌建设滞后,宏观调控不足,消费形式单一,国际市场竞争力很弱,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禽蛋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