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赶鲜网—品牌冷鲜肉推广者!
互动频道
肉业论坛     肉业人博客     肉业企业博客     网上留言     意见和建议     在线调查     投稿排名     各地肉类协会     友情链接
 全国肉制品加工10强 更多
广告
双汇集团
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
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
雨润集团
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金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得利斯集团
四川省福元肉类食品有限公司
 全国生猪屠宰10强 更多
广告
双汇集团
雨润集团
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金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千喜鹤构建绿色肉品产业链 成就高端市场领跑者!
河南志元食品
四川省福元肉类食品有限公司
 全国牛屠宰10强 更多
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爱伲农牧集团
沈阳绿丰食品有限公司
辽宁宏福集团
雨润集团
山东臻嘉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
 全国羊屠宰10强 更多
内蒙古小肥羊食品有限公司
青岛波尔旺肉业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苏尼特肉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草原兴发食品有限公司
大连旗羊羊贸易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肉业论坛肉食配料区肉食配料专区 → [转贴]¤植物性天然香料提取新技术研究进展
发表新论坛 发表新回帖     肉食配料专区 今日发帖:0 篇   论坛帖数:94 篇   发帖总数:110 篇
 标题:[转贴]¤植物性天然香料提取新技术研究进展     (1988点击)
 四川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来自:四川
 注册:2007/9/29 9:18:53
访问四川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个人博客  查看四川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料  搜索四川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表的所有论坛贴子  点击发送电子邮件给四川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楼主 
[转贴]¤植物性天然香料提取新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消费者、生产商以及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关注植物性天然香料以及相关产品。随着化工分离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性天然香料的提取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提取技术和方法。本文介绍了一些植物性天然香料的提取技术,如超临界CO2萃取、微波萃取、分子蒸馏、超声波萃取等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展望了植物性天然香料提取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植物性天然香料 提取技术 微波辅助提取 分子蒸馏 超临界CO2萃取
    植物性天然香料是以芳香植物的花、枝、叶、草、根、皮、茎、籽或果实等为原料,用水蒸气蒸馏法、浸提法、压榨法、吸收法等方法,生产出来的精油、浸膏、酊剂、香脂、油树脂和净油等[1]。植物性天然香料的组成十分复杂,因而在英语中,这类产品被称为naturalfragrance&flavorcomplex,其主要成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和含氮、硫化合物[2]。早在公元8~10世纪,人们就已经知道利用蒸馏法分离出植物性天然香料,到13世纪,人们第一次从精油中分离出萜烯类化合物[3]。随后,又出现了吸附法、溶剂浸提法等提取方法。
    我国植物性天然香料资源十分丰富,拥有500多种芳香植物[4],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湖北、广东、新疆等地区。我国已经开发利用的天然香料约有140多种,出口的天然香料近百种,主要品种有八角油、山苍子油、香茅油、薰衣草油、肉桂油、香叶油、桉叶油、薄荷油、姜油、玫瑰油、茉莉浸膏、桂花浸膏等,在国际香料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相对于丰富的资源,我国的天然香料深加工技术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由于工艺的限制我国的香料资源只有部分被开发利用,很多植物性天然香料只能做到初步提取,一部分产品只能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
    目前,我国工业化提取植物性天然香料的手段主要是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不足,水蒸气蒸馏需要高温,会破坏热敏性物质,造成低沸点成分流失,高沸点成分不易蒸出,从而影响香气的完整性。有机溶剂萃取会溶解色素和蜡质成分,并有溶剂残留,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因此,探索新的提取方法减少对有效成分的破坏,有效提取出香成分,使天然植物性香料的香气更加纯正,成为了近些年来我国天然香料行业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
    1 植物性天然香料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化学分离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出现了很多提取植物性天然香料的新方法,如超临界CO2萃取法、分子蒸馏法、微波辅助萃取法等。
    1.1 超临界CO2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技术是近二十多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提取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是指处于临界温度以下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兼具气体和液体的优点:粘度小(近似于气体)、密度大(接近于液体),扩散系数是液体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和良好的流动性及传递性。
    一般在工业上,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CO2。CO2无毒、无臭、不燃、价廉易得。CO2的临界温度31.4℃(接近常温)、临界压力7.28MPa。超临界状态下的极性处于正己烷和氯仿之间[5]。通过控制压力和温度这两个参数,可以对目标组分进行有效的选择。这些性质使得超临界CO2萃取法特别适合天然植物中脂溶性挥发油、膏状物、树脂和热敏性产品的提取。
    符史良等人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香兰豆荚中提取了香兰素,并研究了温度和压力对香兰素萃取率的的影响[6]。他们以产于海南省的香兰豆荚为原料提取香兰素,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分离(Ⅰ)压力16MPa,分离(Ⅰ)温度40℃,分离(Ⅱ)压力6MPa,分离温度(Ⅱ)40℃,萃取时间150min。在此条件下,香兰素萃取率为88.3%。
    刘娜、余德顺等人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小茴香,并与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油以及索氏提取产物的成分进行了对比[7]。超临界CO2萃取的得率明显高于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超临界萃取的产物的气味、色泽均优于后两种方法得到的提取物。索氏提取法所得的产物成分比较单一,几乎全部是大茴香脑;超临界萃取得到的产物与水蒸气蒸馏得到的精油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异是脂肪酸的含量,超临界萃取的产物中的脂肪酸含量大大高于水蒸气蒸馏的精油。
    梁呈元、佟海英等人利用GC MS对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薄荷油的成分进行了比较[8]。超临界CO2萃取法的得油率为2.43%,水蒸气蒸馏法的得油率为1.15%;两种方法提取的油的主要成分都是薄荷醇,其中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薄荷醇含量为61.8%,而水蒸气蒸馏的精油的薄荷醇含量为69.4%。可以看出,超临界CO2萃取法得油率是水蒸气蒸馏法的两倍多,薄荷醇的含量与水蒸气蒸馏法的相差不大,因而薄荷醇的得率也高于后者。
    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水蒸气蒸馏时高温破坏热敏性成分、有效成分流失等缺点;同时也可以避免有机溶剂萃取时溶解色素、蜡质和溶剂残留的问题。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溶剂残留、无毒无污染、温度条件温和等优点。今后超临界CO2萃取法的研究工作将着重于选择性萃取和产品后处理,同时超临界CO2萃取与植物性天然香料的其他提取技术联合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1.2 微波(辅助)萃取法
    微波是一种频率在300~300000MHz的电磁波,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是将微波萃取的原料浸于某选定的溶剂中,通过微波反应器发射微波能,使原料中的化学成分迅速溶出的技术和方法。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的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预处理→溶剂与物料混合→微波辐射→过滤→滤液→除去溶剂→萃取组分
    刘晓庚和陈梅梅等人用微波辐射水蒸馏提取山苍子果实中的香成分[9]。他们发现微波法所用的时间只有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的四分之一,提取得率最高可以达到8.6%,比水蒸汽蒸馏法得油率提高了2.48%,而且产物中柠檬醛含量最高达到75.9%,提高了6.14%以上。
    赵华、张金生等人利用微波萃取法从新鲜的洋葱中提取洋葱油[10],考查了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料液比对洋葱油得率的影响,发现影响得率的主次顺序为萃取温度>料液比>萃取时间,确定了优化条件为萃取温度25℃、料液比1:5、萃取时间45s,得油率0.70%;同时,他们对磁力搅拌法、索氏提取法和微波萃取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微波法具有温度低、时间短、得油率高等优点。
    黄桂萍、王青豪等人从柚叶中提取了香料[11],确定了微波萃取的最佳条件为原料浸泡时间2h,微波功率360W×40%,微波辐射50s,选用正己烷作萃取剂,在该条件下,提取得率为1.03%。
    微波萃取技术与传统的提取方法,如水蒸气蒸馏、索氏提取、有机溶剂萃取等相比,具有操作简便、经济、省时、有效保护功能成分和风味物质等优点,同时可以提高产品的收率和纯度。虽然目前的微波萃取技术也有一些缺点,如设备很难有效防止微波泄露,但是经改进后,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方法,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3 微胶囊双水相萃取法
    双水相萃取技术最先由瑞典的Albertsson等人在1956年提出,他们首次运用双水相萃取技术提取生物物质[12]。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双水相萃取技术进行研究,目前双水相萃取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产品的分离和纯化以及药物有效成分提取。
    双水相萃取技术是将两种不同的水溶性聚合物的水溶液混合,当聚合物达到一定浓度时,体系会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形成双水相体系,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在两相间进行选择性分配,表现出一定的分配系数,从而达到分离纯化之目的[13]。双水相萃取技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专一性,能有效提取醛、酮、醇等弱极性至无极性香味成分。
    微胶囊技术是用特殊的方法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囊内而成为固体微粒产品。先将需要包覆的物质(主要为固体和液体)细化成为极其微小的固体颗粒或液滴,以其为核心,利用特殊的方法,将具有成膜性能的聚合物在其表面沉积涂覆,形成无缝薄膜,最后经过分离、干燥等过程而形成微胶囊,直径一般在2~200μm,壁厚为0.5~150μm[14]。微胶囊技术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15],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了这一概念,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研究,微胶囊技术已成为了一项用途广泛、发展迅速、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高新技术,在感光材料、医药、食品、农药、饲料、生物制品、日化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一些科研人员将微胶囊技术和双水相萃取技术相结合提取植物精油,常用β 环糊精为主要囊壁材料,针对不同的囊化目标产物按比例配以α 环糊精和γ 环糊精,糊精囊化的优先性为:含氧萜>含氧芳烃>烯萜>烷烃。
    刘品华对微胶囊双水相提取芳香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16]。一般情况下,植物原料粉碎成50~100目;浸提的温度越高越好,但不宜超过50℃,同时配以搅拌;可以在常温下静止分相,但最好在4℃下保持16h,在0℃下分离、过滤;干燥最好采用真空干燥或冷冻升华干燥。
    郭丽等人利用微胶囊双水相法从新鲜的柑桔皮中提取柑桔油,并分别对微胶囊包裹方法、双水相体系的选择和影响萃取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17]。确定了包裹柑桔油的最佳材料为β 环糊精;萃取柑桔油的最佳微胶囊双水相体系为β 环糊精硫酸钠水体系;对柑桔油萃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萃取温度,其次为硫酸钠浓度,再次为β 环糊精浓度,最后是萃取时间,并确定了优化条件为萃取温度30℃、硫酸钠浓度15%、β 环糊精浓度40%、萃取时间30min。 
2010/1/11 13:33:39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首页 前页 后页 尾页 当前第1/1页 每页30条 共0条记录 转到:
 全国鸡屠宰10强 更多
圣农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永达食业
山西粟海集团
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
双汇集团
春雪食品
河南大用集团
雨润集团
 全国鸭屠宰10强 更多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中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塞飞亚股份
兖州市绿源食品有限公司
河南至真集团
华英集团
 全国鹅屠宰10强 更多
阜新市美中鹅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天歌鹅业发展有限公司
 全国兔肉加工10强 更多
中国康大食品有限公司
 全国畜禽屠宰机械5强 更多
吉林省艾斯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兴业肉类机械有限公司
 全国肉制品加工设备5强 更多
杭州艾博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南京凯宏肉类机械有限公司
 全国肉食配料5强 更多
广东汇香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昆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青岛菲利特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肉食包装5强 更多
银牌会员
河北省东光县王喇新型包装材料厂
保定太行肠衣有限公司
 其它 更多
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
合作媒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商务部   国家质检总局   卫生部   国家发改委   农业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国家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审计署   美国动植物检疫局   联合国粮农组织   美国牛肉生产者联合会   美国肉鸡委员会   美国猪肉生产者委员会   美国家禽与禽蛋委员会   美国禽蛋委员会   世界家禽学会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CCTV乡约   中国供求网   新疆肉牛网   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   第一食品网   中国农业网站排行   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网   畜牧网   中国食品网   中国食品产业网
中国食品工业网   中国食品质量报   中国食品药品网   齐鲁食品网   四川省猪肉出口商会   中国畜牧业协会   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新疆畜牧科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合作媒体
专网 中国猪肉网   中国牛肉网   中国羊肉网   中国鸡肉网   中国鸭肉网   中国鹅肉网   中国鹌鹑肉网   中国鸵鸟肉网
中国鸽肉网   中国兔肉网   中国驴肉网   中国马肉网   中国鹿肉网   中国蛇肉网   中国骆驼肉网   其它
专网
各省网 北京肉业网   天津肉业网   河北肉业网   山西肉业网   内蒙肉业网   辽宁肉业网   吉林肉业网   上海肉业网   江苏肉业网   浙江肉业网   安徽肉业网   福建肉业网   黑龙江肉业网
江西肉业网   山东肉业网   河南肉业网   湖北肉业网   湖南肉业网   广东肉业网   广西肉业网   海南肉业网   重庆肉业网   四川肉业网   贵州肉业网   云南肉业网   西藏肉业网
陕西肉业网   甘肃肉业网   青海肉业网   宁夏肉业网   新疆肉业网   香港肉业网   澳门肉业网   台湾肉业网
各省网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咨询服务    |     网站建设    |     手机网建设    |     B2B服务    |     招聘专区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01-2018 中国肉业网.中国    Copyright © 2001-2018 chinamea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负责人:刘顺章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