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会员注册 ]    [ 找回密码 ]    [ 注册说明 ]    [ 意见反馈 ]
   邓富江博客   
  博客首页    |     邓富江博客首页    |     博主介绍    |     文章列表 设为首页    |     收藏博客 
邓富江
博主来自:北京
博客浏览量:22595 次
发表文章数:6 篇
开博时间:2009/2/5 16:45:08
(简称中国肉协)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的全国性肉类生产流通行业社团组织。英文译名China Meat Association,缩写CMA。

中国肉协是由全国肉类(禽蛋)生产、经营、屠宰、加工、冷藏、冷冻、肉制品加工、批发、配送、机械制造等企业及相关科研、设计、大专院校、新闻单位、地方社团自愿结成的跨地区、跨部门、不受所有制限制的非营利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肉协是世界肉类组织秘书处理事和执委会委员。协会现有300余家团体会员,辐射全国肉类屠宰、加工、冷藏企业,大中城市食品公司和重点县级食品企业。

中国肉协的宗旨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贯彻国家政策法令,遵守社会公德,增强行业凝聚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政府和企业双向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为振兴肉类行业、繁荣肉类市场服务。

中国肉协的主要职责:一是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宣传贯彻国家政策法令,制订行规行约,开展行评行检,规范行业行为,反映企业意见与要求,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二是接受政府委托加强行业管理。包括:研究肉类行业发展方向,向政府提出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建议;拟订肉类屠宰加工行业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行业标准,并组织贯彻实施与监督检查;对重大技术改造、引进、投资与开发项目进行前期论证;参与肉类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工作。三是积极为行业企业服务。在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信息交流、企业管理、科学技术、政策法规、经营决策、人才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办好协会主办或联办的刊物、杂志、年鉴及信息网络;举办全国性肉类食品及加工设备交易会、展示会、信息发布会、研讨会和技术、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企业,推动优秀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提高企业素质,促进产业和产品升级。四是开展国际交往活动,组织企业与国外同行业的经济、贸易、技术交流。五是发挥行业整体优势,协调指导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大区办事处、及地方肉类协会开展工作。

中国肉协总部及常设机构秘书处设在北京。协会下设肉类商品流通、肉类冷藏加工、畜禽屠宰、肉类市场信息、肉类科技与标准化等五个独立开展工作的专业委员会及天然肠衣分会。同时还在上海、沈阳、天津、武汉、成都、西安设立六大区办事处。

大力发展生猪养殖 满足人民肉食需求


栏目标签:我的文章     发表时间:2009/3/12 11:02:42     1262点击     

一、中国是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
    猪肉作为中国传统的肉类产品,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类产业快速发展, 2006年肉类年产量达到8051万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9.5%,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一。其中,猪肉产量达到5197万吨,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64%,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近乎一半,是世界猪肉生产大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猪肉消费大国。2006年,我国肉食消费总量达到7969万吨,肉类人均占有量达到61.3公斤,其中猪肉39.6公斤,比1990年的人均占有量20公斤,几乎翻了一番。猪肉的市场成交量从1990年的619.4万吨上升到2006年的2501.5万吨,翻了三番多;猪肉的商品率也从1990年的27.2%上升到48.1%。中国肉类业对稳定世界肉类经济已举足轻重。
二、猪肉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自2005年以来,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了75%,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预测:这轮食品价格的“牛市”才刚刚开始,全球食品价格高位运行很可能会持续数年。我国自2007年以来,在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推动作用下,居民消费价格逐月上涨,而食品涨价又集中表现为猪肉价格的上涨。2007年猪肉价格平均上涨48.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就占全部涨价因素的30%以上。2008年1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7.1%,食品类上涨18.2%,其中猪肉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68.2%,影响更为突出。
    总体上看,猪肉价格的上涨是由供应不足引起的。这种供不应求,是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比较效益、生产方式、动物疫病、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首先,我国的肉类消费需求持续增长。2007年末,全国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9379万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到45%。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7%,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4%和11.4%。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2.2%和9.5%;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分别比上年末减少669万人和709万人。由于人口总量特别是城市人口的增加、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对肉类的商品需求持续上升。
    其次,肉类供应能力稳步提高的难度加大。2007年,我国城镇就业新增1204万人;城镇投资增长25.8%,农村投资增长19.2%;全国净减少耕地4万多公顷。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农业用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劳动力加快转移、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改善,传统庭院生产方式已经落后,农村散养户快速退出养殖,故畜禽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遇到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是农牧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如何进一步扩大生猪生产,满足市场供应,亟需要对目前的生产方式有新的突破。
    自1985年生猪经营放开以来,我国生猪养殖业始终处于“生猪卖难—价格下跌—宰杀母猪—生产减少—供应短缺—价格上涨—养殖增加—生猪卖难”的周期性循环之中。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粮食、农业生产资料、水、电、煤、运等基础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加上环保、免疫、检疫等费用的增加,养猪成本明显上升,比较效益明显低下:养一头猪不计算疫病风险仅可赚50—100多元,需要4个多月时间,不如打两天工。由于这种潜在的量变过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缺乏必要的支持保护政策,不少养殖户卖掉或杀掉母猪,许多社会资本退出对养殖业的投资,生猪饲养量显著减少。一些过去的生猪产区变成了销区。最终引发了2007年全国范围供求矛盾的突变和猪肉价格的猛涨。
    从以上情况看,2007年以来猪肉价格的上涨是产品比价趋向合理的补偿性调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有利于调动农民养猪的生产积极性,保障肉类产品的供需平衡。
三、生猪产销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肉类食品的占有量和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类产品的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强。
1. 猪肉仍然是肉类消费的当家品种
    从1996年至2006年我国肉类产量结构的变化趋势看,近10年间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下降了4个百分点;牛肉和羊肉分别增加了1.7个百分点;禽肉增加了1.4个百分点。肉类生产的大体结构是,猪肉占65%,禽肉占20%,牛肉占10%,羊肉占5%。
总的说来,虽然牛羊禽肉在产销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但猪肉仍然是我国肉类消费的当家品种,不能不予以充分重视。目前,我国农民年消费猪肉15.6公斤、牛肉0.6公斤、羊肉0.8公斤、禽肉3.7公斤;猪肉占农村居民肉类消费的比重高达75.36%,约比城市居民高25%左右。
2.我国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了1倍多,从过去的每年20公斤左右增长到现在的40公斤以上;同期,农村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了2倍多,从过去的每年5公斤左右增长到现在的20公斤左右。城乡之间肉类消费的差距在缩小。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分析,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低于5000美元时,收入的增加和肉类消费的增长呈现强烈的正相关。我国的人均GDP刚刚超过2000美元,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肉类人均消费量为49公斤,其中猪肉为33公斤,而台湾的肉类人均消费量为81.3公斤,猪肉为42.8公斤。可见,我国各地肉类消费增长的潜力是很大的。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分析,现在只有1/10的城里人肉类消费出现下降,90%以上的中国人肉类消费需求正处在稳步增长阶段。特别是农民的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2007年,我国肉类出口数量下降了15%,其中猪肉出口下降了37.3%;而肉类进口数量增长了57%,其中猪肉进口增长了116.22%。这些情况都说明,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我国肉类消费特别是猪肉消费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3.规模化养殖是增加供给、稳定肉价的关键举措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饲养以农户散养为主,约占饲养总量的80%左右;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规模化养殖发展缓慢。由于2006年以来生猪饲养比较效益很低,我国农户散养急剧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快。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中国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以转移,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现象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劳动力价格因供不应求而逐步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由于生猪的规模化养殖难以较快跟进,虽有政策扶持,也仅占生猪饲养量的20%左右,造成了生猪供给的结构性断裂。
    为了增加肉食供给、稳定市场价格,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广大农民发展养猪业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生猪生产仍然存在着生产成本较高、养殖比较效益低、部分养殖户贷款难、防疫任务艰巨、环保压力大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疫病风险的增大,直接影响到养猪户的信心和应时补栏,造成生猪饲养量的明显减少。应该看到,在广大农户分散饲养的生产方式下,对这种长期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难度和成本是非常大的。要降低生猪养殖的疫病风险,生产成本和环保压力,提高比较效益,关键是要在发展规模化养殖上找出路。
    随着我国加入WTO,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近几年来,我国屠宰加工企业在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区域化、标准化、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实践证明,以肉类加工业为依托,建设紧密型养殖与加工利益相联结的产业模式,扩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正在成为促进肉类产业发展、增加肉类食品供应、稳定肉类市场价格的关键举措和重要趋势。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邓富江     【查看评论()
进入论坛】【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 详细... ]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 详细... ]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相关信息
对不起,该处暂无记录....
声明:此文未经我网许可,不得转载!否则我网有权对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我网发布此文,只为给您做信息参考,请您慎重对待此文所发表的观点给您带来的任何影响和后果,我网对因此文给您造成的任何损失和影响不承担任何责任!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咨询服务    |     网站建设    |     手机网建设    |     B2B服务    |     招聘专区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01-2018 中国肉业网.中国    Copyright © 2001-2018 chinamea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负责人:刘顺章律师
        &